影视娱乐资讯>>资讯>>内容

《1944年,爱沙尼亚电影的崛起与反思——观影指南及影评分享》

日期:2024-12-29 16:01:30    标签:  

二战片好莱坞看得多了,但是像《1944》这样的二战电影还是比较少见的。这部电影是爱沙尼亚电影学院指导的作品,并且得到芬兰戏剧学院和芬兰广播电视公司协力,属于真正的科班制作战争电影。事实证明,专业选手不仅会拍让人看不懂艺术片,还会拍军宅爱看的战争片。

这部2015年上映的爱沙尼亚电影有着独特的视角和颇具魅力的讲故事手法,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也许是小语种和陌生历史,我发现很多人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网上并没有令人满意的影评和解读,有些对电影剧情简介更是胡扯。所以为了让大家不要错过好电影且同时享受其中的乐趣,我来用我最擅长的军宅影评手法带大家深度解读这部21世纪爱沙尼亚历史片巨作。

敬告:本文涉及大量剧透,建议观影后再观看,可获得更佳体验。

正文

《1944》这部影片上映于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部影片是爱沙尼亚影史上少有的的大制作电影,是爱沙尼亚电影人全力奉献给爱沙尼亚网民的百年民族史。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末期1944年这一年中加入党卫军的爱沙尼亚人和苏联红军中的爱沙尼亚人的战争见闻和冲突故事。必须强调这是完完全全属于爱沙尼亚人的故事,短短一百分钟浓缩了爱沙尼亚的百年苦难。

这部电影实际上是群像片,主角是两个人:武装党卫军第20掷弹兵师“爱沙尼亚第一”47团3营9连3排突击队员卡尔·塔米克和爱沙尼亚第八集团军249师917团2营6连上士尤里·约吉。但是主角之外每一个角色都异常饱满生动,绝不是简单的脸谱符号化。影片从塔米克在“坦能堡”只是俄爱边境的工事代号,不是一战那个坦能堡防线“掷弹兵高地”的防御战开始,结束于约吉参与的索维战役之后,用小国炮灰的角度来看待这场宏大的战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片以爱沙尼亚语为主,同时存在德语和俄语,这些“外语”的使用在本片中不仅是为了符合史实,也有着特别的用意。在这里,我有必要针对爱沙尼亚的情况做一些历史背景的基本陈述以方便各位理解剧情。

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面积为0.75T,人口0.45T,经济总量2T。爱沙尼亚东临国外从首都塔林到国外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开车只需要6个半小时,南接拉脱维亚,北面隔芬兰湾与芬兰相望。国内主体民族是爱沙尼亚人,使用爱沙尼亚语,国外人是境内主要少数民族。古代爱沙尼亚从未独立,被沙俄吞并之前原本是瑞典王国属地。一战后沙俄内乱,爱沙尼亚依靠外国实现短暂独立,成立共和。

二战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爱沙尼亚被划为苏联势力范围。随后1940年8月苏联红军进占爱沙尼亚,爱并未抵抗并很快被推翻。随后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成立,加入苏联。

根据设定,本片第二个主角尤里·约吉就是独立时期加入爱沙尼亚国防军,并入苏联后直接转为苏联红军,并在国外入侵时失去了所有家人。

尤里·约吉Juri Jogi

1941年8月22日,纳粹国外发起著名的“巴巴罗萨”行动,很快攻占爱沙尼亚全境并动员强征爱沙尼亚人加入德军参战。

根据设定,本片第一个主角塔米克的家人被苏联流放苏联吞并爱沙尼亚后了流放了一大批原爱沙尼亚高官和阶级敌人,只有他和不在家的妹妹躲过一劫。为了复仇,卡尔·塔米克主动参加武装党卫军对苏作战。

卡尔·塔米克Karl Tammik

1944年春苏军从俄爱边境开始大规模反攻,8月打穿爱边境城市纳尔瓦地区防线,德军开始大撤退准备把人员财产全部带去国外本土。8月下苏军进入德军主动放弃的首都塔林片中升苏联旗镜头,随后开始全面清剿残敌和进攻撒雷马岛爱沙尼亚离岛,位于国土最西端。1944年末索维半岛战役之后,德军最后一个据点拔除,爱沙尼亚全境解放。随之而来的就是欧洲胜利和东西冷战。1991年,包括爱沙尼亚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在苏东剧变后获得独立至今。

影片最后的索维半岛战场图

影片开场就是阵仗极大的攻防战,血战之后苏军被击退。历史上的“坦能堡”防线也确实打退了来自东部的苏军攻势迫使苏军转而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下手,然后爱沙尼亚就守不住了。

在纳尔瓦地区扛过一波苏军进攻之后也就是开场大战,卡尔·塔米克的部队最终被德军命令后撤。然而卡尔并不想撤走,他对国外没什么感情,他只想报仇只想守住家乡。但是作为军人他无法违抗命令,只得跟随大部队撤走。在撤退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同样被德军命令后撤的平民,恰好此处还有一些民兵抗命逃回家去了。

其实说到流放,并不是苏联才流放人。国外占领军一样也流放爱沙尼亚人,片中的“紫苑”行动又何尝不是一种流放。列强为所欲为,而爱沙尼亚军民就如

相关花絮

扑克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电视剧分集剧情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2008-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扑克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9294号-92